English

封面与照片

1999-09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江苏扬州市扬州商场 杜扬生 我有话说

时下逛书店,跃人眼帘的便是明星们的书。那一张张肖像赫然印在封面上——或大家气势,一览众山小;或风情万种,一笑百媚生。

杨绛曾把读书比作串门儿,“不必事前打招呼,也不怕搅扰主人,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,翻了几页就升堂入室”。读明星们的书则相反,你没打招呼,主人已笑脸相迎。进入大门,要穿越彩色照片(少几十多四五十张)的长廊,饱尝一番视察的盛宴后,才可升堂入室——听我讲那过去的事情。杨绛还说:“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,砰一下推上大门——就是说,拍地合上书面。”看明星的书,你就是走后门(封底),主人也在那儿等着你,对你作无言的挽留。

这是否就是明星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:书里的人冲出来,使书外的人“一见钟情”地冲进去。其实大可不必。明星们隔三差五在电视上亮相,观众对他们的风姿已烂熟于心。将明星的照片从封面到书内再迤逦至封底,看似营造了处处留情的幻象,实质隐透出炫耀与矫情的意味。罗兰·巴特说,任何一幅相片都是一份出席证明。明星照片中的出席者,不是政界要人就是社会名流。在生活照中,出席的则是潇洒浪漫的造型。自恋有点像生命的甜品,适量是自豪与自信,过量则败人胃口,且又增加读者的观赏费。一本书的好坏,最终是由内容决定的。某些明星“一到回忆时,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可怕”(钱钟书语),结果,“文如其照”——明星生活那一袭华美的袍子上,有的只是美不胜收的情感图案。道是传媒的零星报道,传来“虱子”的消息……

书籍的装帧也呈有趣的“马太效应”,文章大家“写在人生边上”的书,其封面设计素淡简约,有一缕空谷幽兰的雅静。书内仅附一、二张照片或手稿,《张中行作品集》、《杨绛作品集》、《董桥文录》皆是如此。卫建民在《著者的照片》一文中谈到:“读一本书,如果书内没有作者的照片,我会想象作者该是个什么样子;如果书中有照片,两相比较,也是一种乐趣。”他读了张中晓的《无梦楼随笔》,在照片(唯一留在人世间的照片,且是与他人合影)的空白处写道:“思想和智慧使人变得美丽,张中晓的面容身姿,有如一只在竹林中凝神的病鹤。”这就是思想的魅力,而“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”。

当然,明星吸引的是人们的视线,而不是思想。但“你撇下盈盈风韵,我拾得一种思量”:“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,纷纷的岁月已过去,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,滋味各人自己知道,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”(张爱玲语)。若想避免这样的感觉,又可在书中放置大量照片,明星们可借鉴张爱玲的《对照记》。张爱玲将她收集的照片一一整理,并配以文字说明。那闲闲的笔调,清丽的文字,写家世,写故友,每张相片的一切细节和背景故事描述得出神入化,往事渐渐苏醒,散发出醇美的芬香……这或许就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《老照片》丛书,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。不过,明星们在照片的选用上,既要有深刻的眉毛,灿烂的唇齿一类的“艺术”照,更要有慵懒的眼神,平静的下巴一类的“家常”照。前者展示人生的飞扬,提供理想的范本;后者散发俗世的体温,袒露日常的隐痛,它是人生的底色,时时催醒着诗意和辉煌,这是生活的朴素真理,也是阅读名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